南京中醫藥大學參訪心得

 CM105   張書蓉 

         夏日的陽光溫暖的灑落在花蓮的山,一朵雲,漫不經心地飄過,一如我今夏,彷彿也是漫不經心的去了趟神州,去了趟六朝如夢的所在,去了趟中華民國的首都─南京。

        你曾想過,一趟旅行會顛覆你的想法和想像嗎?

        過去的旅行大多是為著吃喝玩樂去的,但是這趟八天的南京行,確實改變了我對大陸的想像與想法。對於大陸的印象,大多還停留在國高中時期的國文課本、地理課本、歷史課本中,那些像外星人一樣的古人,講著跟我們一樣的語言,寫著跟我們一樣的字體,描述著他們住的地方是多麼廣闊,多麼遙遠,事實上我們從未真正理解過那些詩詞裡的畫面是怎樣的存在。寬廣的不見邊際的大陸,在小小的飛機窗口中,無限延伸,中醫發源所在的大地,又藏著多少超出我們認知範圍內的事物呢?經歷近三個小時的高空旅行,第一天晚上我們抵達南京中醫藥大學附設的飯店後,便早早的梳洗休息,隔天早上才是精彩的開始。

        南京中醫藥大學是一所已有六十年歷史的老校,以中醫學、中藥學為發展特色,也是中國首設五所中醫藥學院之一。這次有幸能夠來這所大學參訪,校方人員相當熱情的款待我們,在與校方人員晤面後,校方人員安排我們搭小巴參觀校園,除了大到像田一樣的藥園之外,南京中醫藥大學有棟建築,功能類似醫院,中醫學生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為小區的居民看診,大約是15塊人民幣,感覺這樣直接練習操作的學習方法很實際,滿羨慕能有這樣的制度。

       下午校方安排我們前往中山陵參觀,大陸的街景看起來就像台灣,公共建設例如公路、綠化方面還真的無可挑剔,搭著小巴一路幾乎不怎麼顛簸。這邊共用腳踏車也很多,類似Obike的那種,不過亂停的狀況也隨處可見,我想Ubike雖然要找固定停車點,但是可以遏止亂象的優點還是很不錯的。

        中山陵遊人如織,占地寬廣,一路上坡,爬過392層階梯,爬坡往上看,會覺得還有爬不完的階梯,篳路藍縷有如革命的過程,若回頭望卻只會看到大層大層的平台,代表著成功後回頭望的身心舒坦。中華民族有趣的地方就是:每件事都有寓意,都要從中獲得些什麼才罷休。咱們的國父,他們的革命家,一句天下為公,現在不過是當地一把50台幣的摺扇上的花樣,搧著南京的溼熱空氣,搧著民族情懷,人手一把,那年的慷慨激昂在百年後,也不過是人聲雜沓中一點帶鹹的爽快。踏上當年民國的首都,如今首都跨海了,民族情懷也大有不同,中山先生若地下有知,不知做何想像。

        第三天,我們前往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參觀。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算是江蘇地區數一數二的大型醫院, 這是一間以中醫為主的醫院,中醫師可以開單要求病人做CT、MR、超音波等等西醫診斷,也可以開西藥,甚至還可以動手術,他們的分科非常細,甚至還有眼科,腎臟科、急診等,也提供住院。當我們參觀到兒科病房時,我注意到有些小朋友正在使用點滴,顯然,這裡並沒有因為醫院體制以中醫為主,就不准使用點滴。附屬醫院的病患非常多,而且病院裡面都是開水藥,一大包一大包的藥材堆在藥櫃上,數量龐大相當驚人。

       下午則前往南京大學的國醫堂,以類似跟診的模式參觀劉農虞教授的筋針療法,教授非常親切,來看診的對岸同胞也非常親切,一位大叔操著濃濃的口音說:「啊,台灣來低?大家都是一家人,聽ㄅ聽低懂呀?」患者們都很仔細地向我們解釋他們當初來就診的原因,當老師提到筋節點的時候,他們也大方的讓我們觸診。患者在教授扎完針之後全都戲劇化的說:「不疼了!不痠了!」感覺上,這裡的醫病關係並不像台灣那樣緊張,醫生和患者間仍保有那種虛寒溫暖的信任感,不過,這裡的病患隱私就沒有台灣那樣注重了。

        第四天我們前往君和堂中醫館,類似於台灣的中醫診所,只是規模更大更完整,這幾天剛好碰上伏天,有不少患者都是來貼三伏貼的,正好有一位患者來艾灸,是隔薑灸,一層像年糕那樣厚的薑末整齊的敷在脊椎骨上,在薑末上再整齊地擺放一排排的艾灸,看起來就像等會兒要進蒸籠裡蒸的糕點。店家的三樓主要是幫忙患者煎藥熬膏的地方,除了一般湯藥之外,店家也有提供濃縮製劑,方便病人用熱水泡開飲用。除了親手製作山楂大蜜丸之外,我們也見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君和堂丸散膏丹加工首席專家"楊文琪爺爺,爺爺已經91歲了,仍然相當硬朗,親自指導我們製作藥丸,這次要做的藥丸主要用於行氣消食,開胃等功能,店家提供我們打好的藥粉和煉過的蜜,我們將其混勻後,拌一點麻油,搓成丸狀,再以糯米紙包起來就成形了,能親手製作真的相當有趣,爺爺會在一旁指導:"要使勁攪呀"。結束後我們瘋狂地跟爺爺拍照留念,雖然爺爺都爽快地一口答應,不知道心裡會不會覺得煩。

        晚上我們前往夫子廟想要去搭遊船,夫子廟附近有個夫子廟商圈,非常熱鬧,很像我們的夜市,但是接樓牌坊等裝飾使得整個商圈更復古化,彷彿我們就是清明上河圖裡面的一員。淮水上船隻往來絡繹不絕,燈火通明,華燈初上,對岸還有在水面上唱戲的,十分熱鬧,本來要去搭遊船,不過因為店家臨時說不賣票了也就作罷,我們決定改去參觀人少一點的江南貢院,貢院指的是以前科舉考試的所在地,大家隨性地在裡面逛,拍照,錄影。因為時間關係,附近頗負盛名的烏衣巷,朱雀橋也就只能繼續留在古詩詞的印象畫裡了。

        第五天,和其他學生一起參加南京中醫藥大學辦給要就讀研究所的準研究生們的招生活動,還有藥苑導覽,和學校裡的要園比起來,這裡簡直就像逛植物園。在夕陽餘暉下,跟著老師認識藥材,親嚐百草,試吃甜菊好甜,咬久了會有人工甘味的感覺,因為只看過乾貨的或枯枝落葉的藥材,看到鮮品實在是很棒的體驗,乾燥後的藥材全部都是黃黃灰灰的枯枝落葉,鮮品明明就差超多的呀!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還去了揚州,瘦西湖園區還有南京博物院,後來還去跟了黃煌教授的診,我們換上國醫堂的白袍,坐進診間,黃煌教授看起來很有威嚴,但其實對待病人相當親切,每個案例老師都很親切的說明病人的病症,從望聞問切四診中看到了什麼特徵,所以下了什麼判斷都會詳細說明。其中有位較豐腴的女士,印象中主訴多汗瘦不下來,老師用方麻黃竟多達100g,說是要讓我們開開眼界,還真的是大開眼界了!南京天氣炎熱悶濕,有人說在台灣不適合用傷寒方,但黃老師用傷寒用的可靈活了,老師會將條文唸出來之後,以白話文清楚的解釋原文的含意,在這裡看診,並不只是用中醫的角度來看病,如果病人向老師提及可能有什麼症狀,老師會問是否已進行西醫檢查確診,如果沒有確診老師會建議去確診檢查沒有問題再回來調整,幾小時下來真的獲益良多,覺得要學習要加強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去揚州經過長江大橋的時候,往窗外一看江上滿滿的都是貨船,當年長江兩岸仍是山是樹,天氣也不似今日的炎熱,諾大的江水滔滔不絕,一艘小船,乘著江上的風,波濤之外更是波濤,連綿一路至天際的情景,如今,即便小船換成一艘又一艘的貨輪,兩岸也不在是萬重山,煙花的浪漫不再,但江水的磅礡氣勢仍是千年不改,讚嘆之聲嘆過多少個歲月朝代,依舊不息,如今,我們踏上這片乘載著記憶的土壤,我看見了中西醫正逐漸整合,逐漸接納彼此,那住在海上小島的我們呢?

        關於中西醫,南京中醫藥大學的書記和我們一起用餐時曾說了一句話:「中醫是好東西,西醫是好東西,但好東西不見得所有病都能治,不應該拿此來彼此攻擊。」我想這應該是在這樣中西醫整合的環境下,才能有的宏觀吧。感受著這邊的中醫師對於西醫的態度,我開始放下對西醫科目眾多感到茫然的偏見,如果西醫不能接納我們的系統,並不代表我們不能了解西醫系統,從中輔助。台灣的中醫還有很多可以發展的空間,想像不該受限,醫學也是一樣,誰又能知道千年前的針灸治療會被證實真的有其療效呢?

        有人說:「魔法,是一種礙於科技所以尚未能被證實的科學。」我相信中醫也是如此,我常開玩笑說我在念東方魔法學校,去了一趟大陸,看到的風景,體會到的人文太多太廣袤,小小的台灣,淺淺的中醫資歷,要如何與西醫分庭抗禮,要如何追趕千年的歷史文化,在西醫文化深植人心的土地上,中醫魔法還尚未發光發熱,而我想,每一個台灣的中醫或將成為中醫的你我都應要接納、了解西方科學,為的不是和西醫溝通,為的是和患者溝通,了解之後,也才有接納的可能。

© 2017 Martin Davis. 12 Pike St, New York, NY 10002
Powered by Webnode
Create your website for free! This website was made with Webnode. Create your own for free today! Get star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