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憂鬱
永遠會有人願意站在你那邊試圖理解你、傾聽你。適當的表達、宣洩自己的憂鬱不安,並不是示弱,更不代表失敗。
憂鬱症,是21世紀的我們都非常熟悉的一個名詞。因為工作、課業、人際、感情......各種有形無形的壓力下,罹患憂鬱症的人愈來愈多。但憂鬱情緒並不等於憂鬱症,通常要辨別是否為憂鬱症最明顯的指標為:
1.「長時間」的憂鬱(持續兩周以上),2.「對任何事物都沒有興趣」、提不起勁。
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對憂鬱症的診斷標準包含:持續性的情緒低落、對所有事物失去興趣、喪失愉悅感、活動減少、體重明顯增加或減少、失眠或嗜睡、幾乎每天都感到疲倦或精力不足、反覆有輕生念頭......等等。上述這些每天都悲觀、社會功能喪失的人,似乎才是一般大眾所認為的憂鬱症。事實上,有一群隱形的病人,和人們印象中那些終日愁眉不展,看上去疲憊憔悴的憂鬱症患者不同,「微笑憂鬱者」可能看起來有很好的社交能力,他們很友善,甚至是一個群體中的開心果,他們隱沒在現代社會的繁忙與喧囂之中,每天笑臉迎人,彷彿一切正常,但沒有人知道,在笑容的背後,他們正在與那個黑暗、壓抑、痛苦不堪的自己,進行著怎樣的纏鬥。因此,當這些微笑憂鬱者最終選擇以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痛苦時,家人和朋友們往往會非常震驚、難以置信。例如美國喜劇泰斗羅賓威廉斯,以及令許多粉絲遺憾不捨的香港演員張國榮,還有搖滾樂團Linkin Park的主唱查斯特,都因憂鬱症自殺,而有名的喜劇演員金凱瑞也曾深受憂鬱症所苦。我們很難察覺到那些微笑、開朗的人,同時也是憂鬱和絕望的。微笑憂鬱者比典型憂鬱者的不確定性高很多,當他們微笑感謝你的幫助,說自己有所好轉的同時,可能已經在心裡決定要自殺了。

「微笑憂鬱(Smiling Depression)」同樣會出現心情低落、輾轉難眠、失去價值感等症狀,但不同的是,他們嘗試用微笑去掩蓋。根據統計,有七成左右的人曾試圖隱瞞憂鬱症狀,選擇使用防衛機制將自己武裝起來,微笑即是其中之一。到底為什麼我們會選擇將憂鬱隱藏起來?
不被理解的雙重打擊
儘管已經進入21世紀,社會對於精神疾病依舊存在著許多負面的刻板印象,在這樣的氛圍下,許多人不願讓他人知道自己的憂鬱,深怕被貼上脆弱、抗壓性低的標籤,為了避免被社會大眾指指點點,與維護原本自身的形象,他們選擇帶上微笑,隱藏憂鬱。
拒絕承認自己憂鬱
許多微笑憂鬱者不願面對自己的憂鬱,而是期待有一天它會自動消失,所以總是用微笑來說服自己:「沒事的,我很好。」
擔心麻煩別人
一些微笑憂鬱者非常害怕麻煩別人,尤其是自己愛的人,不願意成為他們的負擔,不希望有人為了自己而犧牲原本美好的生活。所以他們習慣性的把苦往肚子裡吞,希望能自己解決問題,讓別人覺得自己過得很好。
因為微笑憂鬱者難以被察覺,所以如果發現你身邊的家人或朋友正處於微笑憂鬱中,不要強迫他們,因為強行摧毀他們自我建立的這個堡壘,可能會使他們更加封閉。試著陪伴在他們身邊,讓他們覺得安全、安心、沒有被侵犯,讓他們知道,當他們願意傾訴的時候,你會不加批判的傾聽、尊重他們的感受。
而如果你就是那個微笑憂鬱者,也希望你明白:永遠會有人願意站在你那邊試圖理解你、傾聽你。適當的表達、宣洩自己的憂鬱不安,並不是示弱,更不代表失敗。
撰文
CM105 詹辰睿